主页 > 变频器矢量控制的原理?

矢量控制的原理?

一、矢量控制的原理?

针对电机系统,SVPWM是逆变器的调制技术,而矢量控制却是电机的控制技术。两者对象不同,有着本质的区别。矢量控制的本质是能量解耦,即有功和无功的单独控制。而坐标变换,则是其实现解耦的手段。矢量控制也可以称之为“磁场定向的电机控制”,意思就是把磁场方向,定向在某一个坐标轴M轴(人为定义的)上,由于转矩的方向与磁场正好垂直,它也就恰好被定向到了T轴(人为定义,与M轴垂直)上。把电机的电流也同样解耦在该MT坐标轴上,就可以分别对有功和无功(转矩和磁场)分别(解耦)控制。那么总能量的大小和方向也会随之变化,所以叫“矢量”控制(这句话我自己编的)。额外补充,为什么要采用SVPWM?原因主要有两个:

1. 相比于SPWM,提高直流侧电压利用率,提高15%;

2. 使定子磁链轨迹呈圆形,降低定子电流谐波。这是最关键的。

二、开环矢量控制原理?

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和控制异步电动机定子电流矢量,根据磁场定向原理分别对异步电动机的励磁电流和转矩电流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控制异步电动机转矩的目的。

具体是将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电流矢量分解为产生磁场的电流分量 (励磁电流) 和产生转矩的电流分量 (转矩电流) 分别加以控制,并同时控制两分量间的幅值和相位,即控制定子电流矢量,所以称这种控制方式称为矢量控制方式。矢量控制方式又有基于转差频率控制的矢量控制方式、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方式和有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方式等。

三、变频器伺服控制与矢量控制的区别?

主要有以下几个区别:

1、伺服电动机与矢量电机的最大区别是转子电阻比较大,大到使发生最大电磁转矩的转差率Sm>1。

2、伺服电机的结构实际上与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没有什么区别。伺服电机的定子有两相相差120度电角度的交流绕组,分别称为励磁绕组和控制绕组,其转子就是普通的笼型异步电动机的鼠笼绕组。

3、用时,励磁绕组接单相交流电,在气隙产生脉振磁场,转子绕组不产生电磁转矩,电机不工作。当控制绕组接上相位与励磁绕组相差90度电角度的交流电时,电动机的气隙便有旋转磁场产生,转子将产生电磁转矩转动。当控制绕组的控制电压信号撤除后,如果是普通电机,由于转子电阻较小,(根据双旋转理论)脉振磁场分解的两个旋转磁场各自产生的机械特性的合成结果是产生的电磁转矩大于零。

四、变频器vf控制和矢量控制的区别?

矢量控制和vf控制的区别是:1、两者的特点不同,矢量控制需要量测电机的速度或位置,VF控制转矩的精确度和控制系统中使用的电机参数有关;2、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3、两者的概述不同。

php入门到就业线上直播课:进入学习

本教程操作环境:windows7系统、Dell G3电脑。

一、两者的特点不同:

1、矢量控制的特点:需要量测(或是估测)电机的速度或位置,若估测电机的速度,需要电机电阻及电感等参数,若可能要配合多种不同的电机使用,需要自动调试程序来量测电机参数。借由调整控制的目标值,转矩及磁通可以快速变化,一般可以在5-10毫秒内完成。

2、VF控制的特点:转矩的精确度和控制系统中使用的电机参数有关,因此若因为电机温度变化.造成转子电阻阻值提高会造成误差的变大。

二、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

1、矢量控制作用机制:矢量控制时的速度控制(ASR)通过操作转矩指令,使得速度指令和速度检出值(PG的反馈或速度推定值)的偏差值为0。 

2、VF控制的作用机制:带PG的V/f控制时的速度控制通过操作输出频率,使得速度指令和速度检出值(PG的反馈或速度推定值)的偏差值为0。

三、两者的概述不同:

1、 矢量控制的概述:利用变频器(VFD)控制三相交流电机的技术,利用调整变频器的输出频率、输出电压的大小及角度,来控制电机的输出。其特性是可以分别控制电机的磁场及转矩,类似他激式直流电机的特性。由于处理时会将三相输出电流及电压以矢量来表示,因此称为矢量控制。

2、VF控制的概述:VF控制就是变频器输出频率与输出电压比值为恒定值或正比。例如,50HZ时输出电压为380V,25HZ时输出电压为190V即恒磁通控制;转矩不可控,系统只是一个以转速物理量做闭环的单闭环控制系统,他只能控制电机的转速。

五、变频器的标量控制和矢量控制?

应该是“标量控制”与“矢量控制”。

标量控制就是V/F控制(压频比),通过调整频率实现对电机电压(转速)的控制。

矢量控制就是根据辨识出的电机矢量模型,对电机的电压/电流/磁通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电机转速/转矩的控制。

六、矢量控制变频器怎么接线?

1、电源应接到变频器输入端R、S、T接线端子上,一定不能接到变频器输出端(U、V、W)上,否则将损坏变频器。接线后,零碎线头必须清除干净,零碎线头可能造成异常,失灵和故障,必须始终保持变频器清洁。在控制台上打孔时,要注意不要使碎片粉末等进入变频器中。

2、在端子+,PR间,不要连接除建议的制动电阻器选件以外的东西,或绝对不要短路。

3、电磁波干扰,变频器输入/输出(主回路)包含有谐波成分,可能干扰变频器附近的通讯设备。因此,安装选件无线电噪音滤波器FR-BIF或FRBSF01或FR-BLF线路噪音滤波器,使干扰降到最小。

4、长距离布线时,由于受到布线的寄生电容充电电流的影响,会使快速响应电流限制功能降低,接于二次侧的仪器误动作而产生故障。因此,最大布线长度要小于规定值。不得已布线长度超过时,要把Pr.156设为1。

5、在变频器输出侧不要安装电力电容器,浪涌抑制器和无线电噪音滤波器。否则将导致变频器故障或电容和浪涌抑制器的损坏。

6、为使电压降在2%以内,应使用适当型号的导线接线。变频器和电动机间的接线距离较长时,特别是低频率输出情况下,会由于主电路电缆的电压下降而导致电机的转矩下降。

7、运行后,改变接线的操作,必须在电源切断10min以上,用万用表检查电压后进行。断电后一段时间内,电容上仍然有危险的高压电。

七、矢量控制变频器起不动?

是因为启动转矩不够吗?如果是,那么:

1.使用IR补偿功能,抬高低频时的电压,一般最高到30%。

2.使用DTC或者矢量控制的变频器,这些变频器可以在低速时提供100%甚至更大的转矩,而普通的V/F变频器不具备大转矩启动的能力。

3.如果可以,先空载启动后再加载。

八、什么是变频器矢量控制?

是指一种利用变频器(VFD)控制三相交流电机的技术,利用调整变频器的输出频率、输出电压的大小及角度,来控制电机的输出。

其特性是可以个别控制电机的的磁场及转矩,类似他激式直流电机的特性。由于处理时会将三相输出电流及电压以矢量来表示,因此称为矢量控制。

九、矢量变频器的原理是什么?

矢量变频器技术是基于DQ轴理论而产生的,它的基本思路是把电机的电流分解为D轴电流和Q轴电流,其中D 矢量变频器轴电流是励磁电流,Q轴电流是力矩电流,这样就可以把交流电机的励磁电流和力矩电流分开控制,使得交流电机具有和直流电机相似的控制特性,是为交流电机设计的一种理想的控制理论,大大提高了交流电机的控制特性.不过目前这种控制理论已经不仅仅应用在交流异步电动机上了,直流变频电动机(BLDC,也就是永磁同步电动机)也大量使用该控制理论. 矢量与向量是数学上矢量(向量)分析的一种方法或概念,两者是同一概念,只是叫法不同,简单的定义是指既具有大小又具有方向的量。 矢量是我们(大陆)的说法,向量的说法一般是港台地区的文献是用的.意义和"布什"和"布希"的意思大致一样.矢量控制主要是一种电机模型解耦的概念. 在电气领域主要用于分析交流电量,如电机分析,等,在变频器中的应用即基于电机分析的理论进行变频控制的,称为矢量控制型变频器,实现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但数学模型基本一致。

十、电机矢量控制的原理是什么?

矢量控制原理:模仿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原理,根据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利用一系列坐标变换把定子电流矢量分解为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

对电机的转矩电流分量和励磁分量分别进行控制,在转子磁场定向后实现磁场和转矩的解耦,从而达到控制异步电动机转矩的目的,使异步电机得到接近他励直流电机的控制性能。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