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实验报告和实验报告的区别?
答:预实验报告和实验报告的区别在于,预实验报告是指事先预想的要做的某项实验,先打报告征得领导的批准,然后再申请做实验所需要的经费,设备以及人员的配备等等,而实验报告则是指已经在实施的实验过程以及各项指标,监测数据,实验结果等情况的报告。
二、预习实验报告和实验报告的区别?
预习报告一般的话就是实验目的啊,实验原理,一些简单的步骤,最重要的是把书上记录数据的表格抄下来,实验报告前面跟预习报告差不多,然后抄下你记录了数据的表格,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写出得到的结果就可以了
三、铵盐的性质实验报告?
铵盐易溶于水,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
四、苯酚的萃取实验报告?
乙酸乙酯萃取苯酚实验讨论萃取的原理是:利用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将需要分离的溶质从难溶的溶剂中转移到易溶溶剂中的过程!但题目所述实验,过程不清楚!想从苯酚溶液中获取苯酚可直接过滤,常温下苯酚不溶于水的!若是想分离乙酸已酯和苯酚的混合物,可加入Na2CO3溶液后分液,把苯酚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酚钠.
五、种植小麦的实验报告?
一、选用优良品种,实行区域化种植 近几年,本地小麦品种多、乱、杂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的提高。
因此,今年秋种,各地应在选好优良品种的前提下,实行区域化种植。强筋小麦应以济麦20、淄麦12、烟农19等为主;中筋小麦要以济麦19、莱州95021、山农664、泰山21号、邯6172、汶农5号、临麦2号、山农优麦3号等为主,示范种植泰山008等;旱地主要推广山农优麦2号、烟农19号、烟农18号、鲁麦21号等;稻茬麦和晚茬麦可选用适于晚播早熟的莱州95021、鲁麦21、鲁麦15、鲁麦20、金铎1号等。二、增加肥料投入,配方施用化肥 肥料是小麦增产的物质基础。近几年,受粮价偏低影响,农民对麦田投入减少,特别是有机肥用量严重不足,重氮肥轻磷肥忽视钾肥的现象比较普遍。再加上今年夏、秋两季雨水充足,秋季农作物收成好,地力差。因此,今年秋种要增加肥料投入,特别要增施有机肥。一般要求高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中低产田2500—3000公斤。高产田要控氮、稳磷、增钾、补中微,氮磷钾配比为1:0.6:0.5—0.7,并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补充硫、硅、钙、锌、硼、锰等中微量元素。一般亩施碳铵80—90公斤、过磷配钙50公斤、氯化钾17—20公斤、微肥0.5—1.5公斤。有机肥、磷、钾肥和微肥全部底施,氮肥40%作基肥,60%作追肥。中产田要稳氮、增磷,适当施钾,氮磷配比为1:0.75。一般亩施碳铵60—8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微肥0.5—1公斤。氮肥60—70%作基肥,其余追施。低产田要增氮增磷,氮磷比例为1:1。亩施碳铵50—6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可采用“一炮轰”施肥法。三、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 1、扩大机耕机耙面积,精细整地。近年来,我地大部分麦田耕层偏浅,一般不足15厘米,土壤板结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根系发育和小麦产量。特别是今年降雨量大、土壤墒情好,给深耕松土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今年秋种,各地要充分发挥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作用,尽量增加耕翻深度,努力扩大深耕面积。秋作物收获后要抓紧机械耕翻,蓄水保墒。要按规格作畦,畦的大小要根据水浇条件、地力和耙播机具灵活确定,一般大畦3米,中畦2米左右,小畦1.5米左右。同时,要大力推广间作套种技术,解决好其他作物与小麦争地的矛盾,稳定小麦种植面积。2、把好播种质量关,确保一播全苗。墒情、播期、播量是影响小麦播种质量的三个关键因素,因此,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把好播种质量关。一要足墒播种。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相对湿度为70—80%。二要适期播种。温度是决定小麦播种的主要因素。播种适期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8—14℃,冬前壮苗积温要求570—650℃。我市小麦适播期一般在9月下旬末—10月上旬。近几年,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和小麦主栽品种的改变,小麦适宜播种期应较以前推迟5—7天。三要适量播种。小麦的适宜播种量因品种、播期、地力水平等条件而定。四要精 细播种。无机播条件采用耧播或开沟播种的都要尽量浅播,均匀下种。3、搞好播前种子处理。播前进行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是防治小麦苗期病虫为害,确保 苗全、齐、匀、壮的有效措施。近几年,我市纹枯病发生普遍,并常与全蚀病、根腐病混合 发生,为害日趋严重。播种前可用2%立克秀按种子量的0.1—0.15%拌种;或20%粉锈宁乳油50 毫升,对水2—3公斤拌麦种50公斤。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环磷 乳油,按种子量0.2%拌种或用50%辛硫磷100毫升对水2—3公斤,拌麦种50公斤,堆闷2—3小 时播种。4、积极试验示范小麦垄作栽培技术。该项技术是在施足基肥、深耕耙透、精细整地的基 础上,按垄距60—80cm、垄宽30—40cm、垄高15—20cm要求起垄,把小麦种在垄上,每垄上 播2—3行小麦,小行距15—20cm,播量同畦播。这种栽培方式具有节水、省肥、抑病、抗 倒、改善品质、增产增效等优点,一般增产10%以上,并便于田间管理和麦田套种作业,有利 于套种作物幼苗健壮生长。秋种结束后,各地要及早进行查苗补种和疏苗移栽,确保苗全、齐、匀、壮。六、冰的熔化实验报告?
探究目的:观察冰的熔化过程和熔化特点.
2.实验器材:温度计、铁架台、石绵网、烧杯、酒精灯、秒表.
3.实验步骤:(1)把装有冰块的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绵网上.
(2)把温度计用用铁架台上的架子固定.
(3)点燃酒精灯加热烧杯.
(4)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数,绘制表格、图像,得出结论.
4.实验记录(即表格图像,自行绘制)
5.结论:(1)冰熔化过程的状态变化: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
(2)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3)熔化图像中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
七、纯碱的制备实验报告?
纯碱制备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处理以及误差分析。
八、光反射的实验报告?
太阳光的色散实验报告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着放一面镜子。然后试着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不断地调整镜子的角度,在某一个角度上你可以观察到七色的光。
这是因为水把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再通过镜子反射出去的缘故。
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放着一面镜子,然后,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不断调整镜子的角度,会看到七色光这是因为光把水分成去种颜色,再通过镜子反射出去的缘故:这是因为水起到了光棱镜的做用,把光分解成本来的颜色.再通过镜子反射出去.你的想法是正确的!
九、发豆芽的实验报告?
原料:上好的绿豆或黄豆适量,一个干净的容器,一个能够漏水的容器,一块干净的毛巾(或布);
做法:
1.选择豆种:培育豆芽菜应尽量选用当年生或隔年生、完全成熟的新鲜豆种,同时力求颗粒饱满、色泽鲜艳、不受机械损伤及病虫危害等,并且要贮藏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常用的选种方法有筛选、风选、水选和人工选等。
2.育前处理:促进种子发芽,通常采用“启动处理”和“浸种处理”。启动处理的方法是:经过预选后的豆粒,在送进育芽容器之前,一般先倒入60℃的热水中,浸泡1~2分钟,随后用冷水淘洗1~2次,目的是为了调整与豆粒种子发芽时有关的氧化酶系的活性,给休眠状态的种子以温度刺激,有助于豆粒发芽整齐一致。浸种处理的方法是:1千克绿豆或黄豆约需1千克水,豆粒浸种的最适合水温为20~23℃。冬天浸种时,一般用温水浸泡,夏天可以用冷水直接浸种,豆粒浸种时间一般约需8~12小时。
3.育芽温度:黄豆和绿豆的种子都属于喜温、耐热的蔬菜作物种子,其豆种发芽时的最低温度为10℃,最适宜温度为21~27℃,最高温度为28~30℃,不宜超过32℃,育芽中调节温度是采用浇水的办法,比如夏季气温过高,应用冷水普遍浇淋豆芽,但要注意浇透培育容器中心部分的芽菜,使它降低温度,冬天气温低,应用温水浇淋,以提高培育中的豆芽温度,同时要尽量减少冷空气的流通。家庭少量培育豆芽菜,冬天可将培育容器放在炉旁、灶头保温。
4.淋水催芽:育芽时的淋水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淋洒法,要求每次淋水时水量要多,同时应该将整个容器内的豆芽菜普遍淋透,务必使整个容器中各部分芽菜的热度调节均匀,直至流出来的水温与淋入时的水温一致为止。另一种是采用灌水法,将水灌满整个容器,并使水面高出豆芽表面2厘米左右,让容器内的豆芽普遍浸在水中,然后再把水全部放走或倒净。这样重复浇灌1~2次,直至容器中各部分的芽菜温度调节一致为止。
5.适时采收:采收最适合在豆芽菜生长发育至胚茎充分伸长,而真叶将露或始露时为最佳,此时胚茎长约5~6厘米,根长约0.5~1.5厘米,豆瓣呈蛋黄色,胚茎显得乳白晶亮,始露的真叶呈乳黄色,不生侧根。此时,每千克绿豆可产7~8千克绿豆芽,每千克黄豆可产4~5千克黄豆芽.
十、水的沸腾实验报告?
①经分析知实验步骤如下: C.把适量的温水倒在烧杯里,把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把温度计插入水中. B.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A.水的温度升到90℃左右,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继续加热4分钟. E.停止加热后,继续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到水温降到96℃左右为止. D.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里.
②水加热的时间比较长,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或水太多,为了减少实验时间,可以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少水的质量等.
③水沸腾时的温度不是100℃,可能是此时气压不等于1标准大气压;或水中有杂质;温度计不准确等. 故答案为:①CBAED;②a.提高水的初温;b.减小水的质量(或给烧杯加盖子);③当时的大气压不是1标准大气压(答案不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