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选择传感器的输出类型(数字或模拟)?
传感器通信方式的选择其实主要考虑的是通信传输的要求,而不是传感器本身。
模拟量的最大好处是直观,信号没有经过取样编码和调制,可以直接用万用表测量。反观总线,所有行为都由电子元件根据复杂的协议来控制,信号经过编码和调制隐藏在一个个数据帧内,没有专业人员专业工具也是无法解析的。在现场遇到一路不正常工作的模拟信号可以很淡定得拿着万用表一点点去排查。可是遇到总线问题往往会很头疼。
另一个优点是,对设计和安装的质量有一定弹性。也就是说设计选型上的一些不合理,安装上的小错误往往不会导致模拟信号完全失效,而是相应得降低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例如,线缆不符合规范,接插件不符合标准,屏蔽没有做好,参考电位错误都不会完全没信号,只是信号会出现相应衰减,噪声,偏置或不稳定。根据症状去排查问题大多都能找到症结。即使是反接,短路,断线也都会有明显的症状可以排查。而总线作为数字通信,尤其是在工业现场这样的实时系统里,基本上是没有中间状态的,要么完全正常,要么完全不工作。而线缆,插头,屏蔽,距离,拓扑,程序配置,传感器电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同一个结果,通信完全建立不起来。。。这就比较尴尬了。能做的只有,把所有环节都挨个过一遍甚至一一重做,重新编译程序,换线换插头,重启,希望能突然正常。
第三个优点,学习成本低。懂得最基本的直流电路就可以理解,初中物理就足够了。总线这边,想要做到精通,可以处理各种问题,可以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至少网络七层模型是要懂的,还要有一定软件工程的能力。
此外模拟信号从传感器到线路到信号采集的成本都比总线系统低很多。
以上这几点使得模拟信号非常适合低成本小型系统,以及样机原型机这样这样不确定性比较大的系统。否则,面对一个总线不通的原型系统,可以出问题的地方太多了,非常头疼。
然后再来看看总线的优点,这样广泛应用的东西不可能都是缺点。
第一,抗干扰。总有人认为总线通信反而没有模拟信号抗干扰这实际上是个很大的误区。从基本原理上,首先数字信号只有两个状态,并且大多数总线的物理层协议都要求两个状态的触发阈值电平离得比较远。例如1是0.5~1V, 而0是4.5~5V,这样随机噪声就有了很大的缓冲区间。即使是真的发生了真假颠倒的错误,链路层以上各层的校验机制也会发现错误丢弃有问题的数据,出发协议中相应的机制重传或延迟刷新。可以说总线系统是不会在通信环节引入噪声干扰的。而模拟量通道是没有办法区分当前信号是不是正确可信的,正是这一点造成了模拟信号抗干扰的错觉,因为即使是被干扰的信号也被接受了。同时总线在物理层会严格要求接插件,线缆,终端电阻和屏蔽,这些要求实际上是强制规范了抗电磁干扰的性能。而模拟电路人为因素太大了,而且对设计工作会造成很大负担,要考虑的东西很多,即使每一点都做到完美,也总是会在通信环节引入噪声,这是热力学定律的铁律,模拟信号通信部分的实质就是电能在导体上的被动传输,熵总是增加的。因此在运动控制领域,力,位移,速度这些信号精度要求很高,这些系统往往又存在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这些电磁干扰源,能选总线是一定要尽量选择总线的。(
@Patrick Zhang我又和您唱反调了,一天两次我真不是故意的啊,诚惶诚恐,希望您不会介意)
第二,可靠性高。上面也说了,总线系统的物理层协议对从设计到安装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标准化要求。在之前我把这个作为了和模拟信号比较的缺点,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规定都是有原因的。有些是为了抗干扰,有些是为了可靠性和耐久性,有些是为了元件质量或安装工艺的标准化。这些都是无数工程应用经过多年的经验结晶,来帮助我们规避可能的隐患和错误。
第三,串行通信,可中继交换大大减少了电气系统中的线束,并扩展了范围。模拟信号一百个传感器就要有一百根线缆,像蜘蛛网一样从四面八方汇集到IO所在的电柜,而对,总线系统来说合理的拓扑设计会使布线非常简单,不管多少传感器,总是就近汇集到一根或两根(环状拓扑)线缆上。不管多复杂的系统都是一样简洁。这对布线和电柜设计非常有利。同时,通过符合要求的中继设备,传感器可以距离IO非常远。相对的模拟量信号线路允许的线路长度往往比较有效(也可以通过隔离器中继但是成本高且复杂)。
以上这些特性决定了对IO繁杂,分布范围大,电磁环境恶劣,可靠性要求高,标准化程度高的系统而言,总线要远远好于模拟信号。
二、plc温度传感器类型?
温度传感器感受介质温度变化输出热电阻信号,测量原理是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传入PLC控制系统的信号模块,信号模块通过信号变送、A/D转换处理等复杂过程,将模拟量转化为PLC可以识别的数字量,进行后续逻辑处理。此方法适合温度监测要求严格场所,但成本略高。
温度传感器一般多和温度变送器配套使用,变送器输出4-20mA或者0-20mA标准电流信号,电流信号传入信号模块,通过A/D转换等过程,将模拟量转化为PLC可以识别的数字量,进行运算或者显示。此类方法较为经济,市场使用较多。
三、温度传感器型号如何选择,谁是专业的啊?
温度传感器很多时候是用在空调上,现在是想购买空调吗?问这么专业的问题。
温度传感器型号很多,常用的有热敏电阻、PT100、CU50、等热点阻类的传感器。具体选型要根据使用的温度范围和仪表的输入信号要求,空调类的大多用热敏电阻。工业用的低温用CU50,高温用PT100. 不知道上面所说的内容能不能帮到,如果能帮到的话请给个笑脸。四、温度传感器属于什么类型?
温度传感器主要分为4种:
热电偶传感器
热敏电阻传感器
电阻温度检测器
IC温度传感器
其中,IC温度传感器类型又分为:
模拟输出温度传感器
数字输出传感器
热电偶传感器
热电偶是一种感温元件,能够直接测量温度,并且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
热敏电阻传感器
它的主要元件是热敏电阻,当周围有热辐射的时候就会吸收。
电阻温度检测器
一般用铂金、铜或镍,可以说是目前最精确和稳定的传感器,线性度优于热电偶和热敏电阻,但是相对于的价格也会比热电偶和热敏电阻贵。
IC温度传感器
模拟输出温度传感器具有测温误差小、价格低、响应速度快、传输距离远、体积小、微功耗、不需要进行非线性校准、外围电路简单等特点。
五、如何选择轴承类型?
选择时主要考虑如下因素。
1.轴承所受的负荷 轴承所受负荷的大小、方向和性质是选择轴承类型的主要依据。 (1)负荷大小和性质 轻载和中等负荷时应选用球轴承;重载或有冲击负荷时,应选用滚子轴承。 (2)负荷方向 纯径向负荷时,可选用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或滚针轴承。纯轴向负荷时,可选用推力轴承。即有径向负荷又有轴向负荷时,若轴向负荷不太大时,可选用深沟球轴承或接触角较小的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若轴向负荷较大时,可选用接触角较大的这两类轴承;若轴向负荷很大,而径向负荷较小时,可选用推力角接触轴承,也可以采用向心轴承和推力轴承一起的支承结构。
2.轴承的转速 (1)高速时应优先选用球轴承; (2)内径相同时,外径愈小,离心力也愈小。故在高速时,宜选用超轻、特轻系列的轴承。 (3)推力轴承的极限转速都很低,高速运转时摩擦发热严重,若轴向载荷不十分大,可采用角接触球轴承或深沟球轴承来承受纯轴向力。
3.调心要求 当由于制造和安装误差等因素致使轴的中心线与轴承中心线不重合时,当轴受力弯曲造成轴承内外圈轴线发生偏斜时,宜选用调心球轴承或调心滚子轴承。
4.允许的空间 当径向空间受到限制时,可选用滚针轴承或特轻、超轻直径系列的轴承。轴向尺寸受限制时,可选用宽度尺寸较小的,如窄或特窄宽度系列的轴承。
5.安装与拆卸 在轴承座不是剖分而必须沿轴向装拆轴承以及需要频繁装拆轴承的机械中,应优先选用内、外圈可分离的轴承(如3类,N类等);当轴承在长轴上安装时,为便于装拆可选用内圈为圆锥孔的轴承(后置代号第2项为K)。
6.公差等级 动轴承公差等级分为6级:0级(普通级)、6级、6X级、5级、4级及2级。普通级最低,2级最高。普通级应用最广。对大多数机械而言, 选用0级公差的轴承足以满足要求,但对于旋转精度有严格要求的机床主轴、精密机械、仪表以及高速旋转的轴,应选用高精度的轴承。
7.价格 轴承类型不同,其价格也不同,深沟球轴承价格最低,滚子轴承比球轴承价高,向心角接触轴承比径向接触轴承价高。公差等级愈高,价格也愈贵。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价格低廉的轴承。
六、什么类型传感器不能测温度?
你好, 温度传感器有四种主要类型:热电偶、热敏电阻、电阻温度检测器(RTD)和IC温度传感器。
IC温度传感器又包括模拟输出和数字输出两种类型。
热电偶传感器有自己的优点和缺陷,它灵敏度比较低,容易受到环境干扰信号的影响,也容易受到前置放大器温度漂移的影响,因此不适合测量微小的温度变化。
由于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与材料的粗细无关,用非常细的材料也能够做成温度传感器。
也由于制作热电偶的金属材料具有很好的延展性,这种细微的测温元件有极高的响应速度,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过程。
七、如何选择适合您需求的线缆温度传感器
在工业生产和设备监控中,线缆温度传感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监测和测量线缆温度,帮助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并预防潜在的故障。然而,面对市面上众多种类和品牌的线缆温度传感器,如何选择适合您需求的产品呢?
传感器类型
在选择线缆温度传感器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传感器的类型。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包括两端式线缆温度传感器和单端式线缆温度传感器。两端式传感器适用于需要在两个位置进行温度测量的场景,而单端式传感器则适合于在一个位置进行温度测量的应用。
测量范围和精度
其次,测量范围和精度也是选择线缆温度传感器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应用场景对温度测量的精度和范围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一般来说,如果需要对较宽范围内的温度变化进行监测,就需要选择具有较大测量范围的传感器;而如果对温度变化的精确度要求较高,就需要选择精度更高的传感器。
安装和使用便捷性
除了技术指标外,传感器的安装和使用便捷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优秀的线缆温度传感器应该易于安装,并且使用方便,能够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稳定运行。同时,一些特殊场合可能需要考虑传感器的防护等级,确保其能够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正常工作。
品牌和售后服务
最后,选择线缆温度传感器时还需要考虑品牌和售后服务。选择知名品牌的产品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可靠性,避免因为产品质量或售后问题带来的后顾之忧。
综上所述,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线缆温度传感器需综合考虑传感器类型、测量范围和精度、安装和使用便捷性以及品牌和售后服务等因素。希望通过本文的指导,您能够更加理性和科学地选择合适的线缆温度传感器,以确保您的设备和生产运行的安全稳定。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能够为您的传感器选择带来帮助。
八、温度传感器k值怎么选择?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具体的应用场景,常见的选择因素包括测量温度范围、精度、响应时间、环境温度、抗干扰能力以及成本等。
在选择温度传感器时,k值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K值通常代表着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即温度传感器每接收到一个毫伏的电压变化,能够测量到对应的温度变化。一般情况下,k值越高,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可以获得更高的测量精度。
然而,高灵敏度的传感器通常会受到干扰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如果要求测量精度较高,可以选择灵敏度较高的传感器,但同时需要进行较为严格的抗干扰措施。在一些不要求极高测量精度的应用中,可以考虑选择低灵敏度的传感器,以降低应用成本和增强抗干扰能力。
总之,温度传感器的k值选择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确定,同时需要考虑到灵敏度、测量精度、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因素。
九、社保减员类型如何选择?
社保的减员类型一般分为几类,包括调动、辞职、辞退、死亡、退休等等,你在社保系统做减少时一定要根据员工减少的类型进行选择,因为选择错误会导致员工后溪保险无法享受,例如员工退休了,如果你选择的是辞职,那么员工就无法享受退休待遇
十、如何选择ABAQUS单元类型?
如何选择ABAQUS单元类型
1、 按照节点位移插值的阶数,可以将ABAQUS单元分为线性单元、二次单元和修正的二
次单元
2、 线性完全积分单元在承受弯曲载荷时会出现剪切自锁,造成单元过于刚硬,即使划分很
细的网格,计算精度仍然很差
3、 二次完全积分单元适于模拟应力集中问题,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剪切自锁,但不能在接
触分析和弹塑性分析中使用
4、 线性减缩积分单元对位移的求解结果较精确,在弯曲载荷下不容易发生剪切自锁,网格
的扭曲变形(例如Quad单元的角度远远大于或小于90°)对其分析精度影响不大,但这种单元需要划分较细的网格来克服沙漏问题,且不适于求解应力集中部位的节点应力
5、 二次减缩积分单元不但支持了线性减缩积分单元的优点,而且不划分很细的网格也不会
出现严重的沙漏问题,即使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对自锁问题也不敏感,但它不适于接触分析和大应变问题
6、 非协调模式单元克服了剪切自锁问题,在单元扭曲比较小的情况下得到的位移和应力结
果很精确,但如果所关心部位的单元扭曲比较大,其分析精度会降低
7、 线性Tri单元和Tet单元的精度很差,二次Tet单元(C3D10)适于ABAQUS/Standand中
的小位移无接触问题,修正的二次Tet单元(C3D10M)适于ABAQUS/Explicit,以及ABAQUS/Standand中的大变形和接触问题
8、 ABAQUS的壳单元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薄壳和厚壳来划分,可以分为通用目的
(general-purpose)壳单元和特殊用途(special-purpose)壳单元;按照单元的定义方式,可以分为常规(conventional)壳单元和连续体(continuum)壳单元
9、 ABAQUS中的所有梁单元都可以产生轴向变形、弯曲变形和扭转变形,B21和B31单元(线性梁单元)以及B22和B32单元(二次梁单元)即适用于模拟剪切变形引起重要作用的深梁,又适用于模拟剪切变形不太重要的细长梁,三次单元B23和B33只需划分很少的单元就可以得到较精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