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极管上电就被击穿?
1、狭窄屏障区
在掺杂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势垒区的共价键结构由于势垒区宽度小、反向电压大而被破坏,使价电子脱离共价键并产生电子空穴对。电流急剧增加。这种故障称为齐纳故障。当掺杂浓度较低时,势垒宽度较大,不易发生锌击穿。
2、高反向电压
当反向电压增大到较大值时,外加电场加速电子漂移速度,电子漂移速度与共价键中的价电子发生碰撞,将价电子从共价键中逐出,形成一对新的电子空穴。新产生的电子空穴被电场加速,然后其他价电子被击出。载波雪崩增加,导致电流急剧增加。
二、二极管如何导电?什么是雪崩击穿和齐纳击穿?
当外电场电子来到pn结的时候,自由电子因为内电场的电场力,能够顺利来到p区导电吗?
外电场电子这个说法有点指代不明。如果是指N区的电子,那么可以说明电子是可以跨过耗尽区进入P区导电的,虽然电子在耗尽区逆电场运动,但是别忘了电子还会扩散运动,P区电子实在是太少了以至于电子可以跨越这层耗尽区的电场,知道平衡。
即使来到了p区,它不会和p区的空穴结合吗?
电子当然会和P区空穴结合,事实上电子在这里的运动是边扩散边复合的向前运动,在计算PN结电流的时候分析这部分的电子浓度是重中之重!!
那么它又是如何削弱电场的呢?
在分析PN结的时候我们会用到一个叫做“耗尽区近似”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外加电场是完完全全加在耗尽区的,又因为正偏时候外加电场是和内建场相反的,所以外加电场会削弱内建场让更多的电子穿过耗尽区。
那么外电场的自由电子来到p区之后不会和p区的空穴结合吗?电子能够顺利的到耗尽层吗?
电子难道不是先经过耗尽区才进入的P区吗?在耗尽区有大量共价键束缚着的电子,如果把这些电子撞出来,就会生成一对电子空穴对,然后这对电子和空穴会快速的被内建电场分别向两边拉,当然当速度过快的时候,就会发生雪崩效应。
齐纳击穿耗尽层窄,掺杂浓度高,它又是一个怎样的击穿过程?
齐纳击穿是比较难以理解,我配下面的一幅图来帮助理解。这种击穿是因为量子力学里面的隧穿效应导致的。简单理解就是两条线太近了,就直接穿过去了,此时势垒失去了阻挡电子的作用,发生了击穿。
问题提的很棒。加油,继续学习!
三、二极管击穿原理及其应用
二极管是电子元件中最基础和最常见的一种,它在电子电路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当二极管遭受过大的反向电压时,就会发生击穿现象,这对于电路的正常工作来说是一大隐患。那么,究竟什么是二极管的击穿?它是如何发生的?又有哪些应用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什么是二极管击穿?
二极管击穿是指当二极管的反向电压超过其最大额定值时,会在PN结处产生大量的载流子,导致大电流流过二极管,从而损坏二极管。这种现象被称为击穿。
二极管击穿主要有两种类型:
- 雪崩击穿:当反向电压足够大时,PN结中的少数载流子会被加速,产生雪崩式电离,从而导致大电流流过二极管。
- 隧穿击穿:当反向电压足够大时,PN结中的电子可以直接穿过势垒,从而产生大电流。
二极管击穿的原因
导致二极管击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 反向电压过大:当二极管的反向电压超过其最大额定值时,就会发生击穿。
- 功率过大:如果二极管承受的功率超过其最大额定值,也会导致击穿。
- 温度过高:高温会加剧PN结中的载流子浓度,从而降低击穿电压。
- 制造缺陷:如果二极管在制造过程中存在缺陷,也会降低其击穿电压。
二极管击穿的应用
尽管二极管的击穿现象通常被视为一种缺陷,但实际上它也有一些有用的应用:
- 参考电压源:利用二极管的击穿特性,可以制造出稳定的参考电压源,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
- 电压调节器:通过二极管的击穿特性,可以设计出简单有效的电压调节电路。
- 保护电路:二极管的击穿特性可以用来保护电路免受过大电压的伤害。
- 开关电路:利用二极管的击穿特性,可以设计出高速开关电路。
总之,二极管的击穿现象虽然可能会造成元件损坏,但只要掌握其原理,就可以将其转化为有用的应用。通过对二极管击穿特性的深入理解和巧妙利用,我们可以设计出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子电路。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四、二极管击穿
二极管击穿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二极管击穿是电子技术中常见的一种故障现象,它会导致电路中的电流异常增大,严重时甚至会烧毁电路元件。本文将介绍二极管击穿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预防此类故障。 一、二极管击穿的原因 1. 过压击穿:当电路中的电压超过二极管的工作电压时,就会导致二极管被击穿。例如,电源滤波器中的二极管被击穿往往是由于输入电压过高或滤波电容失效所引起的。 2. 过流击穿:二极管所连接的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二极管会因为承受不住而击穿。例如,在开关电源中,如果开关变压器磁芯设计不当,就会导致输出电流过大,从而烧毁二极管。 3. 温度过高:二极管的工作温度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否则会加速二极管的衰老速度,甚至导致击穿。 二、解决方法 1. 确保电路中的电压不超过二极管的工作电压。可以通过调整电路设计或更换合适的稳压元件来实现。 2. 确保电路中的电流在二极管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可以通过优化电路设计、更换大功率元件等方式来实现。 3. 合理选择二极管的型号和规格,并确保其工作环境温度适宜。 总之,二极管击穿是一种常见的故障现象,但只要我们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避免此类故障的发生。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二极管击穿问题。五、二极管电压击穿和电流击穿区别?
正向击穿:这是由于流过二极管的电流过大,将二极管的结烧坏而引起的。严格地讲,如果被烧得短路了,应该叫做烧穿。如果被烧得不通了,应该叫做烧断;
反向击穿(你问的可能是这个):是当反向电压超过了二极管的耐压而产生的破坏现象。如果限流电阻较大,是不会击穿的,反之,电流过大,将二极管的结烧断了,就叫做击穿。■结论:二极管被击穿,首先是两端加了过大的电压,才导致流过的电流过大,从而产生击穿或烧连/烧断的。
六、二极管的击穿电压?
外加反向电压超过某一数值时,反向电流会突然增大,这种现象称为电击穿。引起电击穿的临界电压称为二极管反向击穿电压。电击穿时二极管失去单向导电性。如果二极管没有因电击穿而引起过热,则单向导电性不一定会被永久破坏,在撤除外加电压后,其性能仍可恢复,否则二极管就损坏了。因而使用时应避免二极管外加的反向电压过高。
七、电击穿会损坏电元件吗?
一般的雪崩可能会打死元器件,不绝对
八、探究二极管热击穿现象及其应用
二极管作为电子元件中最基础和常见的一种,在电子电路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当二极管在工作过程中遭受过大的电压或电流时,就会出现一种称为热击穿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会对二极管造成损坏,还可能导致整个电路系统的故障。因此,深入了解二极管热击穿的原理及其应用价值,对于电子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
什么是二极管热击穿?
二极管热击穿是指当二极管在正向偏压或反向偏压下,由于电流过大而导致二极管内部温度急剧升高,从而使得二极管的PN结发生破坏性击穿的现象。这种击穿会使二极管的正向电压降低,从而导致电流急剧增大,最终使二极管烧毁。
造成二极管热击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电流过大,使二极管内部温度升高;二是温度升高,使二极管的正向电压降低,从而使电流进一步增大,形成恶性循环。
二极管热击穿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二极管热击穿不仅会损坏二极管本身,还可能导致整个电路系统的故障。因此,预防二极管热击穿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 合理选择二极管的额定功率,确保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会出现过大的电流和温度。
- 在电路中加入合适的保护电路,如限流电阻、温度保护装置等,以防止电流和温度超过二极管的承受范围。
- 合理布局电路,保证二极管能够良好散热,避免局部温度过高。
- 定期检查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并更换可能出现问题的二极管。
二极管热击穿的应用
尽管二极管热击穿会对电路造成损害,但在某些特殊应用中,这种现象也可以发挥作用。例如:
- 温度保护:利用二极管热击穿的特性,可以设计出温度保护电路,当温度超过设定值时,二极管会发生击穿,从而切断电路,保护其他敏感元件。
- 电压调节:在某些电路中,可以利用二极管的热击穿特性,通过合理设计来实现电压的自动调节,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 电源保护:在电源电路中,可以利用二极管热击穿的特性,设计出过流保护电路,当电流过大时,二极管会发生击穿,从而切断电路,保护电源免受损坏。
总之,二极管热击穿现象虽然可能会造成电路损坏,但只要掌握其原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同时,通过合理利用二极管热击穿的特性,也可以在某些特殊应用中发挥其作用,提高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
九、二极管总是击穿?
您好:
这么接线肯定要击穿的,接触器和电磁阀的线圈都是感性负载,在开关接通和断开的瞬间产生的反电动势是非常高的,反压的大小这个物理课本上就有,决定于L的大小、开关时间、电流大小都有关系;
从您的情况来看,一般10A左右的接触器线圈在开关瞬间足够产生上千伏的瞬间高压了,一般的二极管肯定就反向击穿了,但当您在线圈上反并联二极管后,产生的反压是可以通过二极管续流后释放掉,但您拆掉线圈的二级管后就肯定把线路上串联的二极管反向击穿了。
因此,您还是要在线圈上反并联二极管的,这肯定要的。
不知道您线圈的直流电阻多大,如果电阻10欧以上,D1和D2就选1N5408就可以,
所您要先量下线圈的直流电阻,再决定D1和D2用什么型号。
希望能帮到您,这个不难解决,大约在刚参加工作那会,就遇到过和您相同的问题。
十、车子用段时间后发现二极管被击穿,导致报故障。请问是什么原因引起击穿?
二极管?灯泡吗?我觉得可能是电源供电有大脉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