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二极管红外波长范围?

红外波长范围?

一、红外波长范围?

远红外线 波长范围50 – 1,000微米 ,中红外线 3-50微米,近红外线 0.78-3微米 (ISO 20473分类)。

近红外线最接近人眼可以看到的波长范围,而中波红外线及长波红外线就逐渐地远离可见光谱。

在地球表面,几乎所有的热辐射都是由不同频率的红外线组成。在这些天然的热辐射源中,只有闪电及火热到可以产生一些可见光,而火产生的红外线比可见光还要多。

二、常见红外发光二极管(IR LED)的波长范围和应用

红外发光二极管(IR LED)简介

红外发光二极管(Infrared LED,简称IR LED)是一种用于产生红外光的电子器件。它由一对硅基底材料组成,其中一个P型,另一个N型,两者之间通过P-N结连接。通过施加电流,IR LED可以将电能转化为红外辐射,从而产生红外光。

红外光的波长范围

红外光的波长范围通常被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三个区域。近红外波长范围为700纳米(nm)到1000nm,中红外波长范围为1000nm到3000nm,远红外波长范围为3000nm到1毫米(mm)。IR LED主要发射近红外和中红外光,以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IR LED的应用领域

由于红外光在可见光谱和微波之间的频率范围内,具有穿透力强、不易受到干扰的特点,因此IR LED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 红外通信: IR LED可以用于红外通信中的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通过调制红外光的频率,实现远距离的无线数据传输,用于智能手机遥控器、红外线遥控器等设备。
  • 安防监控: IR LED可以发射红外光用于夜视监控系统,提供具有高亮度的红外辐射,以实现在暗光环境下的有效监控和录像。
  • 光电传感器: IR LED也可以用作光电传感器的光源,例如红外对射传感器、红外体温计等。它可以被用于检测、计量、测量等应用。
  • 生物医学: IR LED在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激光治疗、脑电图等。红外光可以穿透皮肤和组织,用于检测和治疗。
  • 工业自动化: IR LED可以用于光电开关、红外传感器、反射型光电传感器等工业自动化设备中,用于实现物体检测、计数、测距等功能。

总之,红外发光二极管(IR LED)是一种能够产生红外光的电子器件。它的波长范围主要包括近红外和中红外,广泛应用于红外通信、安防监控、光电传感器、生物医学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通过利用红外光的特性,IR LED能够实现许多重要的功能和应用。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对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波长范围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怎么测红外波长?

红外线加热管加热时发出的光波波长不是一个定值,而是一段包括部分可见光波长的范围,使用光谱仪应该可以得到光波波长的分布状态,或者利用不同波长的滤光片,简略测定其范围。

四、中红外波长范围?

2.5μm至25μm的红外光。

红外光指的是波长范围从0.7μm至500μm的光,具体可细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光三个区域.

近红外:是指波长范围从0.7μm至2.5μm的红外光.

中红外:是指波长范围从2.5μm至25μm的红外光,是分子结 构分析最有用、信息最丰富的区域

远红外:是指波长范围从25μm至500μm 的红外光.

五、红外属于什么波长?

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

六、红外最大吸收波长?

红外线(IR)的波长位于780 nm和1mm之间,对应的频率是300 GHz和400 THz之间。

光线是一种辐射电磁波,其波长分布自300nm(紫外线)到14,000nm(远红外线)。不过以人类的经验而言,“光域”通常指的是肉眼可见的光波域,即是从400nm(紫)到700nm(红)可以被人类眼睛感觉得到的范围,一般称为“可见光域”(Visible)。

由于近代科技的发达,人类利用各种“介质”(特殊材质的感应器),把感觉范围从“可见光”部分向两端扩充,最低可达到0.08~0.1nm(X光, 0.8~1Å),最高可达10,000nm(远红外线,热成像范围)。

当分子改变其旋转或振动的运动方式时,就会吸收或发射红外线。由红外线的能量可以找出分子的振动模态及其偶极矩的变化,因此在研究分子对称性及其能态时,红外线是理想的频率范围。红外线光谱学研究在红外线范围内的光子吸收及发射。

分类

1、近红外线(NIR, IR-A DIN):波长在0.75-1.4微米,以水的吸收来定义,由于在二氧化硅玻璃中的低衰减率,通常使用在光纤通信中。在这个区域的波长对影像的增强非常敏锐。例如,包括夜视设备,像是夜视镜。

2、短波长红外线(SWIR, IR-B DIN):1.4-3微米,水的吸收在1,450奈米显著的增加。1,530至1,560奈米是主导远距离通信的主要光谱区域。

3、中波长红外线(MWIR, IR-C DIN)也称为中红外线:波长在3-8微米。

被动式的红外线追热导向导弹技术在设计上就是使用3-5微米波段的大气窗口来工作,对飞机红外线标识的归航,通常是针对飞机引擎排放的羽流。

4、长波长红外线(LWIR, IR-C DIN):8-15微米。

这是"热成像"的区域,在这个波段的感测器不需要其他的光或外部热源,例如太阳、月球或红外灯,就可以获得完整的热排放量的被动影像。前视性红外线(FLIR)系统使用这个区域的频谱。

5、远红外线(FIR):50-1,000微米(参见远红外线激光)。

七、红外光 波长?

红外线(Infrared,IR)是频率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是电磁波谱中频率为0.3THz~400THz,对应真空中波长为1mm~750nm辐射的总称。它是频率比红光低的不可见光。红外线的英文名是Infrared,其中的infra-意为意为“低于,在…下”。

在物理学中,凡是高于绝对零度(0K,即-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以及其他类型的电磁波)。现代物理学称之为黑体辐射(热辐射)。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能够与大多数分子发生共振现象,将光能(电磁波的能量)转化为分子内能(热能),太阳的热量主要就是通过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

在电磁波谱中,把位于红光之外,频率比可见光低,比微波高的辐射叫做红外线(位于紫光之外,频率比可见光高,比X射线低的辐射叫做紫外线),红外线肉眼看不见,属于不可见光。

八、近红外波长范围?

近红外光的波长范围是780~2526纳米。

近红外光分为近红外短波(780~1100nm)和近红外长波(1100~2526nm)两个区域。近红外区域是人们最早发现的非可见光区域。属于分子振动光谱的倍频和主频吸收光谱,主要是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近红外光主要是对含氢基团X-H(X=C、N、O)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其中包含了大多数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的信息。由于不同的有机物含有不同的基团,不同的基团有不同的能级,不同的基团和同一基团在不同物理化学环境中对近红外光的吸收波长都有明显差别,且吸收系数小,发热少。

因此近红外光谱可作为获取信息的一种有效的载体。近红外光照射时,频率相同的光线和基团将发生共振现象,光的能量通过分子偶极矩的变化传递给分子;而近红外光的频率和样品的振动频率不相同,该频率的红外光就不会被吸收。

九、远红外和近红外波长范围?

全部的红外光波长范围在750nm-1mm之间的电磁波.

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的范围划分则因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划分范围.

太阳光谱分析的划分大概是:760nm-3μm为近红外线,3μm-40μm为中红外线,40-1000μm为远红外线.

医疗设备用的红外线划分为:760nm-1.5μm为近红外光,1.5μm-400μm为远红外光.

红外大气窗口:

近红外线:700nm-2μm

中红外线:3μm-5μm

远红外线:8μm-14μm

摄影:

胶片:700nm-900nm为近红外线,

电子感光:700nm-2μm为近红外线范围,3μm-14μm为中远红外线范围.

十、飞机红外线波长?

红外线的定义

俗称红外光,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770纳米至1毫米之间,是波长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