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na芯片技术的优缺点?
DNA芯片技术,实际上就是一种大规模集成的固相杂交,是指在固相支持物上原位合成(in situsynthesis)寡核苷酸或者直接将大量预先制备的DNA探针以显微打印的方式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表面,然后与标记的样品杂交。通过对杂交信号的检测分析,得出样品的遗传信息(基因序列及表达的信息)。由于常用计算机硅芯片作为固相支持物,所以称为DNA芯片。
根据芯片的制备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原位合成芯片和DNA微集阵列(DNA microarray)。芯片上固定的探针除了DNA,也可以是cDNA、寡核苷酸或来自基因组的基因片段,且这些探针固化于芯片上形成基因探针阵列。因此,DNA芯片又被称为基因芯片、 cDNA芯片、寡核苷酸阵列等。
作为新一代基因诊断技术,DNA芯片的突出特点在于快速、高效、敏感、经济,平行化、自动化等,与传统基因诊断技术相比,DNA芯片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①基因诊断的速度显著加快,一般可于30 min内完成。若采用控制电场的方式,杂交时间可缩至1 min甚至数秒钟。
②检测效率高,每次可同时检测成百上千个基因序列,使检测过程平行化。③基因诊断的成本降低。
④芯片的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通过显微加工技术,将核酸样品的分离、扩增、标记及杂交检测等过程显微安排在同一块芯片内部,构建成缩微芯片实验室。
⑤因为是全封闭,避免了交叉感染;且通过控制分子杂交的严谨度,使基因诊断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显著降低。
DNA芯片技术在肿瘤基因表达谱差异研究、基因突变、基因测序、基因多态性分析、微生物筛选鉴定、遗传病产前诊断等方面应用广泛。如感染性疾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侵入机体而引起。目前已经获得一些生物的全部基因序列,包括141种病毒,几种细菌(流感嗜血杆菌、产甲烷球菌、支原体M.genitalium及实验室常用的大肠杆菌等)和一种真核生物(酿酒酵母),且数量还在增长。
因此,将一种或几种病原微生物的全部或部分特异的保守序列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可快速、简便地检测出病原体,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用DNA芯片技术可以快速、简便地搜寻和分析DNA多态性,极大地推动法医生物学的发展。比如将个体SNPs设计在一块DNA芯片上,与样品DNA杂交,即可鉴定基因的差异。
人的体型、长相约与500多个基因相关,应用DNA芯片原则上可以揭示人的外貌特征、脸型、长相等,这比一般意义的DNA指纹谱又进了一步。 应用DNA芯片还可以在胚胎早期对胎儿进行遗传病相关基因的监测及产前诊断,为人口优生提供有力保证;而且可以全面监测200多个与环境影响相关的基因,这对生态、环境控制及人口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二、DNA芯片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
DNA芯片有可能首次将人类的全部基因(约10万个)集约化地固化在1平方厘米的芯片上。目前已达到的密度是40万种探针/芯片,每种探针的空间尺度是10—20微米。在与待测样品DNA作用后,DNA芯片即可检测到大量相应的生命信息,包括基因识别、鉴定以及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等方面的生命信息。
目前,DNA芯片不作为分子的电子器件来用,也不用于DNA计算机,主要是对生命信息进行储存和处理。但正是基于它对生命信息并行处理的原理,利用DNA芯片可快速、高效、同时地获取空前规模的生命信息。这一特性很有可能使DNA芯片技术成为今后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中革命性的新方法。
三、DNA芯片技术应用有什么用处?
DNA芯片也叫基因芯片,它可以在基因表达谱分析、新基因发现、基因突变及多态型分析、基因组文库作图、疾病诊断及预测、药物筛选、基因测序等方面有广泛地应用
四、dna芯片技术利用的是dna的 能力?
用的是碱基互补配对,将基因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检测出来。
五、dna芯片检测过程?
通过检测标记信号来确定DNA芯片杂交谱型。 荧光标记杂交信号的检测方法 使用荧光标记物的研究者最多,因而相应的探测方法也就最多、最成熟。
1.待测样品的准备
样品的准备包括样品的分离纯化、扩增和标记。
首先采用常规方法从组织细胞中分离纯化样品核酸、DNA或mRNA,由于目前芯片检测仪器的灵敏度有限,要求对样品中靶序列进行高效而特异地扩增。样品的标记主要采用荧光法,也可以用生物素,放射性核素标记法。
2.分子杂交
待测样品经扩增和标记处理后,即可与DNA芯片上的探针陈列进行分子杂交。芯片杂交与传统的Southern印迹等杂交方法类似,属固-液杂交。探针分子固定于芯片表面,与位于液相的靶分子进行反应。芯片杂交的特点是探针的量显着大于靶基因片段,杂交动力学呈线形关系。杂交信号的强弱与样品中靶基因的量成正相关。
3.检测分析
芯片杂交及清洗后,未杂交分子被清除,带有荧光标记的靶DNA(杂交分子)与其互补的DNA探针形成杂交体,在激光的激发下,荧光素发射荧光。以扫描仪对荧光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通过陈列上DNA探针的原始序列将靶DNA的信息反映出来。
六、dna芯片工作原理?
DNA 芯片的基本原理将不同序列的小片段DNA分子有序地排列在一块玻璃,硅或滤膜等固体载体上,以此作为生物信息的的存贮载体,运用荧光检测和计算机软件进行 数据的比较和处理,可以进行如基因表达分析、 基因的多态性(polymorphism)检测、DNA 测序和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基因型分析...
七、DNA芯片的用途?
DNA芯片技术,实际上就是一种大规模集成的固相杂交,是指在固相支持物上原位合成(insitusynthesis)寡核苷酸或者直接将大量预先制备的DNA探针以显微打印的方式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表面,然后与标记的样品杂交。通过对杂交信号的检测分析,得出样品的遗传信息(基因序列及表达的信息)。由于常用计算机硅芯片作为固相支持物,所以称为DNA芯片。根据芯片的制备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原位合成芯片和DNA微集阵列(DNAmicroarray)。
八、dna编辑技术?
同源重组。基于同源重组的基因编辑被称为基因打靶或基因靶向技术。例如依赖大肠杆菌细胞内的RecA或酵母的RAD54重组酶,基因靶向技术可以对目标基因或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替换、删除,或在细胞内存在同源序列的情况下插入外源DNA序列。运用同源重组对基因进行编辑的方法已经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中取得了成功。不过,该方法的一个主要局限在于重组频率低,在实践上难以广泛应用。
2、锌指核酸酶。锌指核酸酶是按人工核酸酶是利用IIS 型核酸内切酶特点组件的原理而构建。这种锌指核酸酶就是由一系列锌指结构单元与FokI的核酸酶切活性区域组合而成的。它具有对特定的DNA序列进行识别和切割的能力。FZN对不同DNA序列识别的机理在于组成其锌指蛋白基元(Motif)的种类及排列方式
九、dna存储技术?
DNA数字存储系统同样利用这4个碱基“字母”,开发定制代码,完全区别于生物体所用“语言”。
当复制一份计算机文件时,DNA数字存储系统首先把硬盘信息中的二进制数翻译成定制代码,然后借助标准DNA合成机器制造出相应的碱基序列。
这一序列并非一个长分子,而是多个重复片段,每一个片段携带一些索引细节,明确各自在整体序列中所处位置。
这样的系统虽然显得冗余,优点是即便某些片段遭损毁,数据不会丢失。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用来读取生物体DNA的标准设备可以读取信息,当即呈现在电脑屏幕上。
十、dna保存技术?
DNA存储技术是一项着眼于未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存储技术,它利用人工合成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存储介质,具有高效、存储量大、存储时间长、易获取且免维护的优点
DNA存储技术即用人工合成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存储文本文档、图片和声音文件等数据,随后完整读取的技术。